工业革命4.0捧火了机器人行业,服务类机器人更成为了创业的蓝海。他们为我们解决了大量的问题,但也给我们造成了新的焦虑。
以前我们认为机器人这种生物的出现,多是帮我们干一些苦点累点机械点的活,让我们把机械劳动的时间节省出来,去做更多可以更好发挥人的价值的工作。
所以你能想到的许多性质较为简单的工作,不用掺杂太多脑力和抽象思维的岗位,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肯定会很高。
工业革命4.0捧火了机器人,究竟是忧是喜?
原来仓库搬运工都是人力的工种范围,但现在不是这样了。亚马逊的仓库里就有不少机器人员工,他们不仅不辞辛苦,从来不抱怨,而且不知疲倦,干起活来又快又好,效率还高。所以亚马逊简直高兴了,立马在公司仓库大范围铺开,添置了几万台仓库机器人搬运工。
因此很长一段时间,大家都觉得体力劳动风险大,取代可能性高,复杂脑力比较,科研这种更是如此。但科学机器人、医务机器人、音乐机器人的出现还是给人类的傲慢和狂妄打了脸。
这些以前不会丢饭碗的行业,也开始被机器人入侵了。虽然现在它们还没有形成规模,应用的也大多是一些个例,但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远远超乎人类的想象,行业潜力也是前途无量。
会写新闻报道的机器人,能起草法律文件的机器人,这些离我们都已经不遥远。但仔细一想,似乎也不用太杞人忧天,因为即使机器人看似从事的是原定人来做的工作,但还是需要“模板”,也就是说,一切需要按计划进行,有意外情况出现,算法没提前设计好,未必能够应付的了。
芝加哥花大价钱砸出来的写作机器人,撰写的都是有固定格式的新闻稿;起草法律文件,也是因为劳动合同、财务合同等许多都有固定的模板可以套用。法律领域这些简单的工作可以让机器人来帮你完成,但指望他们帮你打官司,似乎暂时还不太可能。
说白了,现在的趋势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被机器人渗入的可能,但暂时还停留在简单的重复体力工作上。而对创造,决策,分析,管理,人际交往等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和工作,则没那么容易就丢了饭碗。
就拿财经领域的很多工作来说,还保留着机器人难以企及的高度。高顿财经行业研究员Charles指出,财务经理、财务总监、投资总监、风控经理、理财顾问、证券分析师等等,服务性质很强,而且符合机器人取代不了工作的核心特质之一,那就是前瞻性、预测性和不确定性。
现有的机器人可以为你输入、收集、归结、整理财务数据,但没法告诉你这家公司远景的财务预期和趋势;可以根据已有的大数据经验为你制定通用的资产配置模型,但或许不能完全像理财师一样,按照你的实际情况和需求,灵活地为你调整理财方案和规划。
风险控制就更不用说了,数据和模型永远只是辅助工具,如何将这些工具组合用好的,还是需要人的独立决策和有机分析;客户、渠道、融资、项目洽谈等类似人与人之间博弈的场合,似乎冰冷的机器人也没法独立胜任。
从时间序列上来说,展望未来总是要比回忆过去更具创造性。面对的未知越多,需要人的聪明才智来应变的概率就越大。
蔡司三坐标授权代理--昆山友硕 www.yosoar555.com
我们在您身边,我们提供的不只是产品 咨询:0512-57566117
扫一扫,访问微信端